携手抗疫防痨、守护健康呼吸!
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,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:携手抗疫防痨、守护健康呼吸!
这个主题寓意着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,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---肺结核,也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,防治工作时不我待!我们呼吁大家继续团结一心、共同携手,积极为消灭新冠肺炎疫情、遏制结核病流行而不懈努力,并为消除这两种传染病的危害、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。
什么是结核病?
“结核病”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。人体除了毛发、牙齿和指甲外,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。按照发病部位不同,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。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;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,如骨结核、肠结核、肾结核等。
如何发现结核病?
一个人如果发生咳嗽、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等症状就必需要到疾控验痰或照胸片等检查,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。开展普查工作,特别是对重点人群,如教师、服务性行业人员、老人等定期进行X线胸透视。有怀疑者一定要作进一步检查。
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染的?
肺结核病的传染源,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,特别是未被发现的排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。但经过合理治疗后,传染性可以大为减少或清除。
肺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。排菌病人咳嗽、打喷嚏时的飞沫、痰液干燥后含菌的尘埃在空气中,被人们吸入体内,就可能感染。
其次是消化道感染。如果使用排菌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食具或吃这类病人剩下的食物,有可能通过饮食而引起感染。
肺结核病的预防
1、肺结核病主要是由于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而发病的。特别是排菌病人,带菌的痰液干燥后,结核菌可随尘埃进入空气中。所以要把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经焚烧等方法处理。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,不要对着别人咳嗽、打喷嚏。
2、家庭成员中,发现有肺结核病,特别是排菌者,应及早积极治疗。有条件的应单独睡在一个地方,尽可能不要与孩子同睡一房。
3、注意个人卫生,经常在阳光下晒被服等。
4、避免消化道传染,提倡分食,专用餐具,分开清洗,不要吃病人剩下的食物。
5、对于婴幼儿童要接种卡介苗,增强对结核病的免疫力,减少结核病的发生。
结核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?
有的可无症状,仅在体检时,X线胸透或胸片中发现。常见肺结核病症状可有:长时间低热(或午后潮热)、咳嗽、咳痰、盗汗、疲劳、体重减轻、咯血、胸痛等。严重者,可出现气促、呼吸困难。
出现肺结核病可疑症状怎么办?
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尤其连续咳嗽、咳痰三周以上或咯血,应及时主动到医院或者结核病防治所就诊,在医生的指导下留痰标本组做结核菌检查、X线胸透或照片,15岁以下的儿童做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进行相关检查和免费治疗。
卡介苗接种有哪些作用?
卡介苗接种是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疫苗之一,主要是预防儿童重症全身性结核病的发生。它可分为初种和复种,初种必须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,常称新生儿接种。复种,属适龄儿童的强化免疫,通常在小学一、六年级学生进行。
新冠肺炎防控知识
一般症状:发热、乏力,
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,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。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,可无发热。
严重者: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、脓毒症休克、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、出凝血功能障碍。
新型冠状病毒可能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。
飞沫传播: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在呼气、喷嚏或咳嗽时,病毒经口鼻排出,易感者吸入后可引起感染。
接触传播:易感者直接或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分泌物、血液、体液或排泄物时,有可能造成感染。
(一)远离传染源
通过正规渠道,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报道,避免前往正在发生疫情的地区。
避免到封闭、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多集中地方,必要时请佩戴口罩。需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,建议佩戴外科口罩。
杜绝捕猎、贩卖、购买、加工、食用野生动物,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。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(禽类、海产品、野生动物等)的市场。不屠宰或食用病、死禽畜或野生动物。
养成良好安全饮食习惯,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,家中肉蛋要充分煮熟。
避免近距离接触任何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的人,陪护就医时,一定要佩戴好合适的口罩。
(二)注意卫生
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,防止飞沫传播。不要随地吐痰,应将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,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。
保持手卫生。双手减少接触眼、鼻及口。咳嗽、饭前便后、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,要用流水洗手,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。
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、餐具、毛巾、牙刷等物品,保持家居、餐具清洁,勤晒衣被。
(三)开窗通风
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,如周围有呼吸道症状病人时,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,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,注意保暖。
(四)增强免疫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加强体育锻炼,注意休息,避免过度劳累,多吃蔬菜水果,多喝水,增加机体免疫力。
(五)主动监测
主动做好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,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。家中有小孩的,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,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。
(六)及时就医
如果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干咳等症状,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,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就近就诊。
如果出现上述症状,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,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,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,应尽快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、诊治。
就医时,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、旅行史、职业及接触史,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,以保护自己和他人。
(七)保持良好的心态。
关注政府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,正确分析评判疫情形势,不信谣,不传谣。规律作息,和家人多交流,多读书,多听轻松的音乐,让自己放松和愉悦。如出现紧张、焦虑、恐惧等情形,可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帮助。